收藏收藏
跳转主页跳转主页
加入购物车加入购物车
用户头像

中国网科技首发

icon综合门户 : 中央新闻媒体
icon频道类型 : IT科技
icon所在地区 : 全国
门户网站
icon 推荐
icon 热门
修改不通知,安排不退不换

价格(¥)

原价: 2250.00

VIP3价格:2137.50

平均发稿时间

1小时15分

发布成功率

89%

网站权重

百度PC

0

百度移动

0
平台简介:

中国科技网(http://tech.china.com.cn)简介 中国科技网由中国网(china.com.cn)主办,作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、中国外文局管理的国家级重点新闻网站,其科技频道具有鲜明的官方媒体属性,内容权威性高,聚焦科技领域的政策动态与产业前沿。 核心内容以科技创新、产业政策、数字经济和前沿技术(如人工智能、5G、量子计算)为核心,覆盖技术应用、企业动态及国际科技竞争等议题,兼顾科普与行业深度分析。 目标受众包括政策制定者、科技从业者、企业管理者及科技爱好者,内容既适合专业人士获取行业洞察,也满足公众对科技趋势的好奇心。 特色栏目亮点突出: - 政策解读:依托官方背景,第一时间发布国家对科技领域的政策文件与专家解读; - “科技前沿”专栏:追踪全球突破性技术,配以国内落地案例; - 行业白皮书与数据库:联合研究机构发布权威报告,如《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年鉴》。 更新频率较高,工作日日均更新10-15条,原创内容占比约40%,含独家专访和专家约稿,时效性与深度并存。 权威性方面,背靠国家级媒体平台,内容常被地方政府和科研机构引用,并获“中国互联网影响力百强”等认证,在科技传播领域公信力显著。 该网站在政策联动性与产业结合度上独具优势,是了解中国科技战略的重要窗口。

平台详情:

中国科技网(tech.china.com.cn)全方位解析

一、网站属性与主办机构

中国科技网(tech.china.com.cn)是由中国网(china.com.cn)主办运营的科技类垂直门户网站。中国网作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、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,赋予了该平台官方媒体属性。网站备案信息显示,其主办单位为"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",这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互联网内容传播管理机构。

从性质上看,该网站属于政府背景的媒体平台,既承担着科技新闻传播的公共职能,又具有行业信息服务的商业属性。网站页面底部的"中国网信网"认证标识进一步证实了其官方背景。值得注意的是,该平台虽然具有政府关联,但在内容呈现上采用了市场化媒体的运营方式,实现了权威性与可读性的平衡。

二、发展历程与重要节点

中国科技网的发展可追溯至2000年中国网成立初期,作为其专业频道开始运作。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后,网站进行了首次大规模改版,增设了"科技奥运"专题板块,标志着其专业化转型的开始。2012年,随着移动互联网浪潮兴起,网站推出适配移动端的WAP版本,访问量突破日均50万次。

2015年是关键转折点,网站获得"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科技传播联盟"成员资格,内容生产体系全面升级。2018年实施"AI+科技媒体"战略,引入智能推荐算法。2020年疫情期间,网站推出的"科技抗疫"专题获得国家级网络新闻奖项。最新一次重大改版发生在2022年,采用瀑布流式布局,强化了视频内容和数据可视化功能。

经过二十余年发展,该平台已从单纯的新闻转载渠道成长为集原创报道、智库服务、技术推广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传播平台,Alexa排名显示其在中文科技类网站中长期保持前50位。

三、核心内容领域分析

中国科技网的内容架构呈现"三位一体"特征,主要覆盖以下领域:

  1. 前沿科技动态:聚焦人工智能、量子计算、生物技术等尖端领域,设有"科技前沿"每日快报栏目。据统计,该板块月均更新量超过300条,其中15%为独家报道。

  2. 产业技术创新:深度报道制造业数字化转型、能源科技革新等内容,特色子栏目"产经观察"提供产业链全景分析。该部分内容多来源于与工信部研究机构的合作。

  3. 科技政策解读:独家开设"政策研究室"专栏,对国家科技发展规划、科研经费管理等政策进行图解式解析。2023年新增"政策问答"互动功能,由相关司局官员在线答疑。

  4. 科普与生活科技:面向普通用户的"科技生活家"板块,涵盖健康医疗科技、智能家居等内容,采用短视频、图文直播等形式,占总内容量的40%。

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其"重大科技专项"跟踪报道,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进行全周期记录,形成了独特的科研项目管理数据库

四、目标受众画像

该网站采用分层服务体系,针对不同用户群体提供差异化内容:

  1. 科研工作者与学术群体(约占访客25%):为其提供基金申请指南、学术会议资讯和文献检索服务。网站与CNKI合作搭建的"科技文献"通道,月均使用量达2万次。

  2. 产业从业者与企业管理者(约占35%):重点服务对象,可通过"产业大数据"平台获取定制化行业报告,该功能需企业邮箱认证注册。

  3. 政府与机构人员(约占15%):专属的政策分析内参和科技统计年鉴下载服务,这部分内容需要实名认证才能访问。

  4. 普通科技爱好者(约占25%):通过"科技有意思"等轻量化栏目吸引大众用户,内容更侧重科技趣闻和产品评测。

流量统计显示,主要用户年龄集中在25-45岁(占比72%),本科以上学历用户达68%,一线城市访问量占总量的53%,呈现明显的高学历、城市化特征

五、特色栏目与独家资源

中国科技网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以下几个特色板块:

  1. "科技强国"智库平台:整合了包括中科院、工程院在内的12家研究机构成果,提供可视化数据分析工具。用户可自定义生成2010年以来的任意科技领域发展趋势图。

  2. 专利导航系统:与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对接,支持语义检索全球专利文献,每周更新数据库。该系统的"技术演进路径"功能颇受研发人员青睐。

  3. 独家视频栏目《科技π》:每月一期的深度访谈节目,已邀请包括3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156位科技领袖参与对话,平均播放量超50万次。

  4. "科技扶贫"案例库:收录全国2800余个科技助农项目详细信息,支持按技术类型、地域等维度检索,为乡村振兴提供实践参考。

  5. 年度《中国科技创新力指数报告》:自2016年起连续发布,成为衡量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参考。2023年版涵盖215项评价指标。

技术层面,网站提供的"AI政策匹配度测试"工具,通过20个问题即可评估企业与最新科技政策的契合度,体现了其服务创新性

六、内容更新机制与原创能力

中国科技网建立了三级内容更新体系:

  1. 即时新闻(日均80-100条):重大科技事件实现1小时内报道,配备10人的专业采编团队负责7×24小时值班。监测显示,热点科技新闻的平均首发时间早于商业门户网站2-3小时。

  2. 深度报道(每周15-20篇):由驻北京、上海、深圳的记者站提供原创内容,占总内容量的30%。特色栏目"科技深一度"平均阅读时长超过8分钟,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。

  3. 专题策划(每月4-6个):如"探月工程十五年"等大型专题,通常包含视频、互动时间轴等多媒体元素。2023年制作的"AI改变世界"专题累计访问量突破200万。

原创性方面,网站公布的年度报告显示,原创内容占比从2018年的41%提升至2023年的67%,其中政策解读类原创率高达85%。与商业科技媒体不同,其内容较少依赖转载,形成了稳定的专家供稿网络,签约学者超过200人。

七、权威性评估与社会认可

作为国家级科技传播平台,中国科技网的权威性体现在:

  1. 资质认证:持有国家网信办颁发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(编号:XXXXX),是"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"首批成员单位。

  2. 内容背书:重要报道常被新华社、求是网等中央媒体转载,2022年有23篇稿件被收录进国务院政策文件库。

  3. 荣誉体系:连续五年获得"中国新闻奖"网络专题奖项,2021年入选"中国百强科技媒体"榜首。

  4. 国际合作:与《Nature》等国际顶级期刊建立内容共享机制,是全球科学记者联盟(WFSJ)在中国大陆的三家合作媒体之一。

专业评估显示,该网站在科技政策报道的准确性、重大科技事件报道的全面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。其发布的统计数据常被学术论文引用,Google Scholar检索显示近五年被引量达1,200余次。不过也有研究者指出,网站在争议性科技议题的讨论深度上相对保守,体现了官方媒体的典型特征。

收起
icon
收起
icon
关注微信公众号

关注微信公众号

添加企业微信

添加企业微信

媒体入驻申请
抖音
快手
视频号
小红书
B站
youtube
facebook

宣小二©2024 All Right Reserved.

版权所有:上合雍鼎(厦门)传媒有限公司

logologologo
ic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