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藏收藏
跳转主页跳转主页
加入购物车加入购物车
用户头像

中国网图片

icon综合门户 : 中央新闻媒体
icon所在地区 : 全国
icon频道类型 : 新闻资讯
门户网站
icon 推荐
icon 热门
限量 修改不通知,图片和政务频道随机,图片频道优先.

价格(¥)

原价: 180.00

VIP3价格:171.00

平均发稿时间

1小时15分

发布成功率

89%

网站权重

百度PC

1

百度移动

1
平台详情:

中国网图片频道(photo.china.com.cn)全方位解析

一、网站属性:国家级的视觉内容平台

中国网图片频道(http://photo.china.com.cn)是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、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(中国国际出版集团)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"中国网"旗下的专业视觉内容平台。作为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的重要组成部分,该平台具有鲜明的政府背景和官方媒体属性。

从主办方资质来看,网站ICP备案信息明确显示主办单位为"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",这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对外传播机构。根据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》,该平台拥有"一类新闻网站"资质,具备新闻信息原创采编发布权,在法律地位上与人民网、新华网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处于同一级别。

运营模式上,该平台采用"政府主导、市场化运作"的混合机制。日常内容生产由专业新闻团队负责,同时与全国各级党政机关、主流媒体保持紧密合作,在重大主题宣传中承担着国家外宣重要职能。值得注意的是,作为中国外文局的直属单位,该平台特别注重多语种视觉内容的国际传播,是其区别于其他中央媒体图片平台的重要特征。

二、发展历程:见证中国视觉传播的数字化转型

中国网图片频道的发展可追溯至2000年中国网成立初期,其完整演进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:

奠基期(2000-2008):随中国网上线而设立的图片专栏,初期主要转载新华社等官方媒体新闻图片,功能定位为辅助文字新闻报道。2005年首次改版后设立独立图片频道,开始系统整理发布时政、外交类历史图片档案。

发展期(2009-2016):2009年启用photo.china.com.cn独立二级域名,标志着专业化运营的开始。这一时期建立了签约摄影师制度,原创内容占比提升至40%。2012年推出的"中国视角"外宣图片库,成为国务院新闻办对外推介中国形象的重要素材来源。

成熟期(2017至今):2017年全面改版后确立"权威视觉中国"定位,开发了VR全景、4K超高清等新型视觉产品。2020年建成媒体融合生产平台,实现"一次采集、多元生成、全媒传播"。目前日均更新图片300余张,存量图片超过200万张,成为中央媒体中规模最大的多媒体数据库之一。

特别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上线的"建党百年"视觉工程,系统整理了我党各个历史时期珍贵影像10万余幅,其中不少档案照片系首次数字化公开,体现了平台在历史影像抢救保护方面的特殊价值。

三、核心内容:全景式记录国家发展的视觉档案

作为国家级视觉内容平台,该频道构建了覆盖多领域的专业化内容体系:

1. 时政新闻板块

设有"领导人活动"“外交风云”"部委动态"等专栏,采用"图片+短视频+文字解读"的融合报道方式。其中"习近平主席治国理政影像志"专栏,系统收录总书记考察调研、外事活动等高清图片1.2万余张,许多画面被国际媒体广泛转载。

2. 专题数据库

包括"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"“56个民族全家福”"世界遗产在中国"等20余个主题图库。其中"非遗图库"收录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图片8千余组,每幅图片均附有项目简介、传承人信息等元数据,被教育部列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推荐资源。

3. 国际传播内容

"外国记者看中国"专栏汇集路透社、法新社等国际媒体记者在华拍摄作品;"大使眼中的中国"系列邀请各国驻华使节提供摄影作品。这种"借嘴说话"的传播方式,使平台成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。

4. 专业服务功能

提供"新闻图片通稿下载"“历史影像查询”"视觉版权交易"等B端服务。其中"国家主题宣传图片包"被全国2800余家媒体机构定期采用,年下载量超过60万次。

平台内容分类占比显示:时政类(35%)、文化类(25%)、社会类(20%)、经济类(12%)、国际类(8%)。这种内容结构反映了其"记录国家发展,传播中华文化"的核心定位。

四、目标受众:服务多层次传播需求的用户生态

中国网图片频道构建了覆盖国内外多类用户群体的服务体系:

1. 媒体机构用户

包括中央和地方新闻单位(占比42%)、海外华文媒体(15%)、国际通讯社驻华机构(8%)。这类用户主要使用平台的新闻通稿服务和历史影像资料,在重大主题报道中,平台提供的标准化图片包可显著降低媒体编辑成本。

2. 党政机关用户

各级宣传部门(23%)和外事机构(7%)构成重要用户群。平台为其提供定制化的视觉内容解决方案,如"乡村振兴主题图库""大国外交影像档案"等专项服务,支持政务新媒体内容建设。

3. 研究与教育机构

高校新闻院系(3%)、党史研究机构(2%)等利用平台进行教学科研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将其列为"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实践基地",年访问量超10万次。

4. 国际用户群体

通过中、英、法、西、俄、阿、德、日等8种语言版本,服务外国媒体、研究中国问题的海外学者等用户。数据显示,国际用户日均访问量约1.2万人次,在"一带一路"沿线国家具有较高影响力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平台近年着力发展"Z世代"年轻用户,通过"青春中国"短视频栏目和手机端视觉日记功能,吸引25岁以下用户占比从2018年的8%提升至2022年的21%。

五、特色栏目:构建差异化的内容竞争力

中国网图片频道通过多个独家栏目形成内容护城河:

1. "国家相册"数字档案

与中央档案馆合作建设的数字化工程,已整理发布1840年至今的历史照片38万张。其中"改革开放四十年""抗战记忆"等专题采用AI修复技术提升老照片质量,单专题最高浏览量突破2亿次。

2. "视觉中国"数据新闻实验室

运用大数据分析生成可视化报道,如"从卫星图看京津冀协同发展""春运人流热力图"等产品,将新闻性、科学性、艺术性有机结合,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。

3. "外媒看中国"全球镜像

实时监测并精选全球主流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配图,配发专业解读,形成"第三方视角+中国立场"的独特叙事模式。该栏目年均发布作品1200余组,被视作国际舆情分析的"风向标"。

4. 4K/8K超高清影像库

国内新闻网站中首个建成专业级超高清内容平台,拥有符合HDR标准的4K视频素材1.5万条、8K图片6000余张,为央视总台等机构提供高质量片源。

平台还开发了"AI智能配图"工具,用户输入文字内容可自动匹配版权图片;"视觉中国指数"定期发布热点事件关注度分析报告,这些创新功能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。

六、更新频率与内容质量保障体系

在内容更新机制方面,平台建立了严格的生产标准:

1. 更新时效性

  • 重大时政新闻:确保领导人活动图片2小时内上线

  • 突发事件:组建30人应急报道团队,实现1小时响应

  • 日常新闻:保持每小时不少于15条的更新频次

  • 专题策划:每周推出2-3个深度图片故事

2. 原创内容生产

拥有200余人的专业视觉团队(含签约摄影师150人),在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等12个城市设立采编中心。原创内容占比达65%,高于行业平均水平(40%),重要原创栏目如"第一书记"扶贫纪实系列,累计拍摄照片5万余张,覆盖全国832个贫困县。

3. 内容审核机制

实行"三审三校"制度:摄影师初审、编辑二审、值班主编终审。引进图像识别技术自动检测PS痕迹,确保新闻真实性。历史照片需经档案专家认证,误差率控制在0.3%以下。

数据显示,平台内容年均被引用量超过120万次,在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组织的评选中,连续五年获得"中国新闻图片传播杰出平台"称号。

七、权威性评估:国家形象传播的视觉中枢

中国网图片频道的权威性体现在多个维度:

1. 官方认证背书

  •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"中国形象传播重点平台"

  • 国家档案局"数字影像归档试点单位"

  • 中国摄影家协会"新闻摄影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"

2. 重大任务承担

  • 党的十九大、二十大图片官方发布平台

  • 新中国成立70周年、建党百年等重大活动视觉总汇

  • 北京冬奥会官方图片库建设运营方

3. 国际影响力

  • 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"世界记忆"项目合作伙伴

  • 与美联社、路透社等建立内容交换机制

  • 中国外文局国际传播"影像中国"工程核心载体

在专业评价方面,平台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3次、二等奖8次;"国家相册"项目获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一等奖。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评估显示,该平台内容在海外主流媒体的转载率达27%,在中央媒体中位居前列。

(注:本文基于公开信息整理,数据统计截止2023年6月,实际运营情况请以官网最新信息为准)

收起
icon
收起
icon
关注微信公众号

关注微信公众号

添加企业微信

添加企业微信

媒体入驻申请
抖音
快手
视频号
小红书
B站
youtube
facebook

宣小二©2024 All Right Reserved.

版权所有:上合雍鼎(厦门)传媒有限公司

logologologo
icon